为爱编织让妈妈回到身边
2017年5月,出生在广东的瓷娃娃英子(瓷娃娃即脆骨病),为她的第5次手术筹款。如果手术成功,她将能够摆脱轮椅,独立行走。这对于在轮椅上长大的女孩子来说,就是一次新生。手术还有1万元缺口,经过反复的思考,一直喜爱编织,双手灵巧的英子,最终决定通过亲手编织勇气兔子,来筹集手术款。
在公益组织、医院和爱心企业的通力帮助下,为英子筹集了工具和材料,打通了网络销售的渠道,在15天之内,完成了80只勇气兔子的销售。
(不是说好要好好休息吗?术后恢复中的织女英子,已经完成了首批勇气兔子)
像英子这样的瓷娃娃病友,通过线下和在线的编织课程,逐步掌握了编织技巧,进而在项目支持下,开始与设计师合作,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成为“手工师”的瓷娃娃已经有十多位了。
瓷娃娃小洁,今年刚刚满18岁,也是一个瓷娃娃。她和她的妈妈一起接受了多次线上编织课程学习,一起成为手工师。去年一年,就完成了十余个品种,上百件编织品订单。梁洁在努力完成初中课程的同时,还不断学习自媒体运营课程,逐渐成为了一名称职的微信助理。
向梁洁这样,通过在线编织课程的学习,成为手工师的瓷娃娃病友,还有十几位。她们的勤奋、聪慧、乐观、互助,让公益编织课程的老师们非常感动和满足。她们不止是为兴趣而编织,更是为了自强,为了梦想。
我国有8500万残障人,因身体残障与外界无障设施不完善导致不能参加正常工作;还有大量农村低收入家庭,尤其是留守儿童母亲;有编织经验的空巢老人……他们过去因交通、信息的不通畅,没有就业技能或销售渠道,只能从事最初级的劳动,报酬很低。
“为爱编织”项目走入受助群体,了解她们的需求,努力寻求通过编织教育,帮助她们走出困境的方式。图中这位农村女性,虽然肢体残疾,但并不影响她飞针走线。
编织是一项简单又有趣的事情,在毛线的两端没有高低贵贱,每一个专注于编织的人,一直在输出他们的温暖,输出他们的意念,输出他们不服输的精神!让每一个见到他们的人为之动容!
“为爱编织”项目,将提供以编织技巧为主的手工艺在线标准课程。目前,已经开发完成棒针和钩针两个系列课程,包括:从基础到专业的200多个视频课程,还有300多个成品编织课程。
只要是残障人士、低收入家庭,都可以申请参加免费课程学习相关技能。我们还特别设置了奖学金,鼓励学员认真完成作业,早日学有所成。她们将优先推荐给设计师团队,让她们有机会像英子、梁洁这样的瓷娃娃一样,成为手工师,创造价值,创造美。
截止目前,已经研发了500多个手工课程视频,发布在多个视频网站,免费提供给编织爱好者学习。
“让妈妈回家”项目在江苏省内与多所大学、中学签订了手工课程进课程项目。派出百余人次的手工专业培训老师进入课堂,为在校大学生(纺织和设计专业)、中学生组织系列主题手工课程,学习编织等类型的传统手工技术,体验工匠精神。
自2018年初手工师团队成立,通过专业化、标准化管理,已经培训出具有基本编织技术的手工师100余人,制作手工订单数千件。
中国传统手工业在大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已经几乎被一代人遗忘。30年前,每个母亲都会的编织技能,已经被几十元-上千元的商品替代。
如今,以80后、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,逐步成为编织类传统手工艺的消费人群,重新燃起对传统编织和编织品的兴趣。
“为爱编织”项目将公益项目与企业资源结合在一起,通过网络平台,为手工艺人创造一个便利、通畅、严谨的创业环境。还将探索展会、交流等模式,帮助国内传统手工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。
为爱编织,有你有我,一起都有可能!
项目周期:2018年10月-2019年11月
1. 完成并优化编制类手工艺标准化课程,按照不同类型和难度,合计不少于200节;
2. 向10万人次的残障人士、低收入家庭等需受助人群,提供免费手工艺类在线课程;
3. 聘用教师和志愿者,完成在线课程和服务;
4. 搭建成品销售平台,对接品牌商、设计师等资源,拓展手工艺成品销售渠道;
5. 借助展会、交流等平台,组织公益主题展览、展销,进行文化交流和推广。
嘉特汇匠人基金成立于2017年,旨在通过建立编纂手工艺标准化课程,手工艺创业平台等关注中国手工艺的传播,关注国内手工艺人的就业环境。项目关注农村低收入家庭,尤其是留守儿童母亲,通过建立起残障人和留守儿童母亲在线培训平台的方式,为他们提供一个以手工艺培训为主线的在线教育、职业培训、家庭创业的可持续公益项目。
该项目由嘉特汇匠人基金与太阳语罕见病心理关怀中心共同发起,太阳语罕见病心理关怀中心由成骨不全症患者发起,2014年在天津市武清区民政注册,是国内首家立足医院的罕见病公益组织。运用心理学社工学等专业方法,已服务约3000病友的就医之路。
项目共筹集165000元